【楼诚】灿烂未曾近黄昏

『第三章』小楼寒

明月高 秋风扰
岁月如梭如刀
烛台尽 人渐老
缺了年少
铜门环无人敲
空巷住着煎熬
熬不干惆怅都饮掉
且用一丝一线亲手缝下这纷扰
且用错醉一生换一个拥抱
浮华空炫耀 空蝉能知多少
唯听夜半歌声在谁心头绕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又是一个夏秋交接的时候,大多的鸣蝉已经消失,偶尔还有那么几只,时不时传来几声鸣叫。
一幢经历了历史沧桑的宅子,在大门合上的第六十七个年头,终于再次打开。
这里曾经是租界的公馆,据守门人讲,自从新中国成立后,这一片地区的公馆,陆陆续续地或拆或征用,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,有些不知下落,有些搬迁了,只有极少数的人,依旧留在这里,只是十年浩劫啊,这里的人,哪个躲过了?
“那这座宅子的主人呢?”有人问道。
苍老的守门人,眨了眨浑浊的双眼,又抽了口已快成为历史文物的旱烟,缓缓说起了,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。

小楼寒 恨潇潇
窗外雨后芭蕉
微风起 秋意许
撕裂煎熬
铜门环等谁敲
空巷谁在煎熬
熬不干惆怅都饮掉
且用一丝一线亲手缝下这纷扰
且用错醉一生换一个拥抱
浮华空炫耀 空蝉能知多少
几番秋冬承载几番寂寥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那时我还年少,随着父亲来到了这里,做这公馆的人。
父亲是这家的司机,虽说我们是这里的仆人,但是老爷夫人,大小姐和大少爷确是把我们当亲人一般的看待。
后来他们被人算计了,这个家一夜之间破碎,是大小姐独自一人撑起了这个家。从那天开始,家里就多了一位小少爷。
后来,那个和我们一起做工的女人,好像是叫桂姨的,被大少爷赶了出去。也就是从那天起,家里又多了一位二少爷。
这家里渐渐热闹了起来,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,忘了是什么时候,大小姐把大少爷和二少爷送走了,听说是去了国外。
为什么?大少爷那时似乎是和杀父仇人的侄女好上了,大小姐一怒之下,送走了大少爷,还让二少爷跟着。那姑娘,来门口哭了一天,看着倒真是梨花带雨,楚楚动人呢。只可惜啊……
少爷再回来的时候大概已经是上海陷落的时候了吧?大少爷回来做了那汪伪政府的官,整天西装革履的,用大小姐的话那是穿了一身狗皮。
只是每天晚上两点以后,大少爷才会熄灯睡觉。
其实大少爷也不轻松,公馆门口时不时会有学生来塞点传单贴些条子的,无非是那些骂大少爷是汉奸的话罢了。
只是不知道啊,那次大少爷下班后家里鸡飞狗跳的,听说是小少爷回来后做了特工吧,接到了刺杀大少爷的命令。
大少爷被刺杀了吗?没有啊,不然大少爷还能下班回家教训小少爷吗?只是好像是一个日本的军官,做了大少爷的替死鬼。
反正日子就是那样的过,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发生。后来大小姐还把大少爷赶出去过,只是这场戏还没演完,大小姐就永远离开了。
小少爷?小少爷他,早就死了。大小姐是在送小少爷骨灰回苏州的路上,不幸遇难的。
演戏?我也是从那时才知道,大少爷他根本不是什么汉奸。原来大少爷和二少爷的身份,多着呐。
就这样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了,这生活啊,才算是渐渐安静下来。大少爷和二少爷,也就是那时失踪的。这公馆里的东西啊,他们带走了很多,留下的,现在还在呢。
只是大少爷和二少爷去了哪里,没人知道。

且用一丝一线亲手缝下这纷扰
且用错醉一生换一个拥抱
浮华空炫耀 空蝉能知多少
唯听夜半歌声在谁心头绕
浮华空炫耀 空蝉能知多少
还盼雨后有谁听这相思调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“那后来呢?”
后来啊,所有的人都离开了,这座宅子,也就渐渐荒废了下来。
只是十年浩劫的时候,上面不知为何下令这座宅子不能动,周围的屋子渐渐拆了个干净,也就剩下了这里,还维持着原来的样子。他们都说上面那道命令下来的蹊跷,这或许是冥冥之中,自有天意吧。
你们问,大少爷和二少爷的下落?
或许是离开了吧,日本侵略的时候,大少爷都快被戳着脊梁骨骂汉奸,但是大少爷和二少爷确实是好人啊。太久了,六七十年前的事儿了,我这把年纪,也确实记不太清了。
人老了就是容易忘事,我只记得,大少爷他们,姓明。
明。日月之心,拳拳可见。
临离去前,有人回头看了那冰冷的宅子。空荡荡的屋子,一片凄清。只是似乎有一个人影站在门廊下,依旧是三四十年代的装扮,一件风衣,带着一条围巾,手里拎着公文包,对着他遥遥一笑。那人以为自己眼花了,摇摇头再看去时,却是什么也没看见。
守门人再次合上了宅子的大门,或许这次合上后,再不会开启。人去楼空的宅子,再次沉寂了下来。宅子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,随着宅子的大门,永远尘封在了历史的长卷中。
“光荣何价卿知否,看来不止值连城,洒将热血亦要把国运重兴。娇听罢,色舞眉飞,愿改初衷,决把襟怀抱定……他日凯旋歌奏,显威名。”
不知何处又传来了京胡声,凄凄婉婉的,余音绕梁,久久不绝。原来的鸣蝉也不再鸣叫,只有那不曾散去的京胡声,和着那不曾停止的秋风。
你听,又起风了。或许,这风就没停过吧。

后记:
不要问我,这只是一个简短的短篇。
每个人会有每个人不同的理解,就像文中从头到尾,也仅仅是一个守门人口中的几句话,就说尽了楼诚的一生。而文中的“离开”,我想你们各自都有各自的理解,那么,就这样。
我不说它是HE还是BE,因为在不同的理解中,它可以是相守,也可以是分离。
就像,我执着的喜欢着“离开”二字,离开的后续,是我们都无法预知的。
至于,他们去了哪儿?
对不起,我不知道。但是看文的你们,心中一定已经有了一个答案。

最后的最后,解释一下文中几个隐含之处。
让我们从开头开始。
1.一幢经历了历史沧桑的宅子,在大门合上的第六十七个年头,终于再次打开。
代入现在的年份,楼诚离开的时候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。
2.只是每天晚上两点以后,大少爷才会熄灯睡觉。
凌晨两点,是军统和地下党联络的时间。
3.小少爷他,早就死了。
明台的死,除了明家姐弟和孤狼,无人知道实情。
4.只是十年浩劫的时候,上面不知为何下令这座宅子不能动。
这是明台的手笔,他把明公馆保留了下来。(私设所有知道对明台有不利的信息的人都死了,或者守口如瓶,无人提起。)
5.只是似乎有一个人影站在门廊下。
这里是根据原著的结尾,明诚在门廊下等着明楼去上班。
6.不知何处又传来了京胡声,凄凄婉婉的,余音绕梁,久久不绝。
前面的歌词也是接原著,明楼最后放的曲子。
至于京胡,我想你们一定记得,原著中明诚是会拉京胡的。

就是这些了。祝好。

评论(3)

热度(36)

© 绾灯。 | Powered by LOFTER